湘绣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和苏绣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文化,但近些年来产品创新滞后,后备人才短缺,文化研究推广不力,产业规模化引导不足……“湖南文化名片”湘绣发展桎梏重重。省政协委员、益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时贵在调研时发现,目前我省的300多家湘绣企业发展现状不容乐观。
湘绣作为湖南传统手工艺的典型代表,被称为“湖南文化名片”。目前,湘绣年销售产值只有5亿元左右,在国际市场上,苏绣占了80%,湘绣仅占5%;在国内市场,湘绣只占20%,而苏绣占75%。
刘时贵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状况,与各地的支持力度有关。“近年来,江苏省政府投入近16亿元,在苏绣的发源地镇湖建设了苏绣一条街,并将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有机融合,打造了以苏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为支撑的苏绣博物馆和苏绣产业园。跟苏绣相比,我们对湘绣发展的支持力度不大。”刘时贵说,由于设计与技法等方面的创新、研发不够,湘绣文化传播与市场推广存在较大差距,还没有形成有规模的湘绣产业引导区。湘绣的发展形势十分严峻,“名片”背后存在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
刘时贵建议,我省要从湘绣产业的整体发展上进行顶层设计,从湘绣人才培养、湘绣产业发展、湘绣文化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构思,彻底改观现有的湘绣人才培养体系、文化传播体系、市场营销体系、创新研发体系。
同时,对湘绣学院的建设发展予以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尽快建设“湖南湘绣产业科技教育园”,使湘绣新产品的设计与研发、技法的传承与创新、文化的推广与传播形成合力,为我省文化产业与地方经济发展发挥作用。
苏绣通过近几年发快速发展,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研发体系,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形成明显优于湘绣的人才结构。在营销、设计、后备技术人才方面,苏州政府及苏州刺绣厂家投入巨大资金积极参于社会资源的优化,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以苏州娇古苏绣为代表的苏绣厂家,近些年来结合传统的市场营销与现代电子商务营销模式,在短期内取得骄人成绩,成为行业内的一枝独绣,引领着苏绣的发展方向,并成为行业内产品资源、市场营销、快速物流配送、人才资源、制作设计等优势集于一体的品牌苏绣厂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