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苏州刺绣艺术;发展;绣娘
1878年,苏州的绣庄以运销苏绣为主要业务,魏氏有机会看到苏绣并学习绣制,每三天就能绣成一对献献,由丈夫拿到城里托售,得一元银元,可买一石谷子,成为家庭经济收入的补助来源。1886年魏氏进城拜访胡莲仙,二人很快成为密友。她们在解决生活的实际需要和美感要求的创作过程中,在苏绣原有的基础上借鉴粤绣风格,为湘绣创立了新局面。
她们不遗余力地传授技艺,长沙市的南北郊;魏氏的家乡—长沙东乡的袁家坪、邻近的沙坪;西乡的渔湾市、漾湾市、三汉矶一带等都是她们传授技艺的地方。1934年,长沙周边地区以刺绣为业的妇女达近万人。直到今天,这些地方还是湘绣的中心,尤以袁家坪一地,绣工已发展至二千多人。
1894年,金静芬9岁时被母亲送到吉田巷一位姓范的绣娘家学习刺绣,三年满师后独自从“大同”、“裕泰成”绣庄领一些衣披、桌围等绣件日夜绣制,贴补家用。1904年,她又经沈寿家的帮佣尤大妈介绍拜沈寿为师学绣高级欣赏品。最后,绣娘之间通过技艺交流也推动了苏绣艺术的发展。晚清,苏州边区塘口的华理能诗善画且精于刺绣,她经常与同样擅绣的许频韵交流技艺,为更系统地给学生授艺,两人还合著了刺绣教科书。沈寿无论走到哪里都带上同乡的绣娘,如沈立、徐志勤、蔡群秀、朱心柏、金静芬和沈英等,她们相互切磋共同探讨,将苏绣艺术的种子撒播到各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