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苏州刺绣发展;苏绣大师
在苏州刺绣专业教育事业中,以沈寿取得的成效最大。1904年,余觉、沈寿夫妇在苏州马医科巷创办集商号、工厂、学校为一体的“福寿夫妻绣品公司”和“同立绣工学校”,学校收费低,每期招生四五十人,沈寿姐妹负责教授。绣校的学生就是绣厂的绣工,刺绣的作品就是出售的商品,她们毕业后便成为绣厂工人,绣校历时二年余停办。1906年,余沈夫妇应召赴北京农工商部绣工科任职,余任总办,沈任总教习,教员有沈立、徐志勤、蔡群秀、朱心柏、金静芬、沈英等,画工有周乔年、罗寿青、杨羡九等,他们均为苏州人。学员由农工商部保送,大多是满族官员子女,年龄较大,共有84人,绣工科开设刺绣、图画、国文、日语课程,以刺绣为主,作息时间为上午9点至下午4点。
苏州绣娘之间的社会交往主要围绕刺绣技艺进行,“诸姑姊妹之所言,外家近邻之所语……舍‘刺绣’二字,几无以为寒暄应对资”。具体来讲,包括亲缘关系之间的技艺传授,师徒关系之间的技艺传授以及绣娘之间的技艺交流与探讨。晚清以后,随着新式女子学校对女学生修身养性、提高文化素质及各门技艺的培养予以重视,刺绣作为一门传统社会女性的必修课也得到了重视,于是出现了专门的刺绣职业教育、刺绣学校和刺绣研习所。刺绣教师之间能够经常进行交流和沟通,同时她们也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美术常识与技法理论指导。职业教育把刺绣技艺从传统的家庭中推广到整个社会,不过职业教育也有弊端,即一人对多人的教授方式不易培养高素质的刺绣人才。民国时期,沈寿、杨守玉等人主持的刺绣学校、刺绣研习所培养了大批职业性绣娘,刺绣专业学校和研习所一直延续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