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苏州刺绣大师;苏绣传承
苏州刺绣大师李娥瑛的父亲每次外出都能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最新绣品的经销情况,知道哪种绣品受顾客欢迎,回来后将这些信息反馈给绣娘,绣娘再在刺绣时改进技巧。
李娥瑛通过放绣站见到了各种花样、各种技艺的绣品,开阔了视野,也学到了不少技艺。有一次,同村殷家的女主人交上来的绣品绣了一只梅花鹿,采用的针法是活毛套(后被命名为“散套针”),李娥瑛留心到绣品的反面,发现这与其他绣品的针法很不一样,通过思考她吸取了这种针法的优点,用花格线绣了一双储色松鼠花样的拖鞋,毛茸茸的,感觉非常不错。后来她还用活毛套针法,绣被挡头上的牛、羊、鸡、猴等动物。光福镇上也有放绣站,他们从苏州市里的放绣站和绣庄拿原料,发给民间专职绣工和乡村绣娘加工,成品再经由苏州市的绣庄销往上海、香港等地的客户。放绣站发放的时候就讲好工钱,并规定好上交刺绣成品的时间,尽管刺绣的时间非常紧,工钱也非常少,绣娘却非常珍惜刺绣的机会,因为一旦做不成刺绣,她们可能就要揭不开锅了。
苏州刺绣另一位大师殷镰君的母亲刺绣做得好,因此能经常从放绣站里拿到刺绣原料,殷镰君年龄还小,但是她坚持每天很早起床跟母亲刺绣。邻居中有人偶尔绣得不好就得拆掉重做,还要被扣掉工钱,如果几次都绣不好,放绣站以后就再也不发给她原料了。与李娥瑛、殷镰君一样,顾金珍小时候除了刺绣也几乎没有其他的娱乐活动,顾金珍9岁就开女韶良母亲学刺绣,母女两个到通安乡的放绣站拿了原料,讲好工钱,就专门在家刺绣,她们用加工的被面、枕套、鞋面花等成品换回微薄的工钱,度过苦涩的岁月。顾金珍比其他绣娘的刺绣水平高,放绣站的老板每次都能收到她精美的绣品,因此就多次让她刺绣高档的绣品并热心帮助她,1954年苏州市文联刺绣小组到通安乡招收刺绣工人,老板就介绍顾金珍去市里工作。
由李娥瑛、殷镰君、顾金珍三人的生活可以看出,苏州绣娘与中间商之间主要是以绣品为纽带进行的经济交往,具有职业特色,这种经济交往方式一直延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