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绣工艺品欣赏在历史上是以摹画著称的,所以被称为“画绣”,从宋代开始就与绘画有密切关系,并受到各个历史时期画坛风尚的影响。苏绣摹画一方面促进了刺绣针法与绣法的发展,增强与丰富了刺绣的表现能力。明清时期涌现的一些名家,除了他们本身掌握娴熟的刺绣技巧外,懂画理或得到画家指导,是她们得以出类拔萃的重要原因,而这些名家的成就,对刺绣艺术发展是有重要作用的,这是绘画促进刺绣技艺发展的积极一面。另一方面,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形成画家、名师专门为刺绣欣赏品设计绣稿的队伍,从而使刺绣往往受某个画种局限,或得不到有关画理的指导,制约了刺绣工艺技巧的发展。
建国后,苏绣工艺品基本上是沿着“画绣”传统发展的。但在“摹画”过程中克服了一味摹仿或毫无取舍地选用画稿的偏向,而是注意发挥刺绣艺术语言的作用。艺术语言,也就是某种艺术的内容与形式,通过特定的工具与可视材料来表现其独特的艺术效果。刺绣的艺术语言就在于用特定的工具——针、线、各种纺织物的底料以及熟练地运用这些工具、材料发挥其性能的工艺技巧,即刺绣针法(刺绣线条的组织形式),综合运用来表现刺绣品工巧材美的艺术效果。所以选择的画稿必须适合并能充分发挥刺绣工艺的特长,才能收到奇效。如从50年代起,苏州刺绣研究所曾选用陈之佛教授十余幅工笔花鸟画作绣稿,其中《松龄鹤寿》《芦雁》《石榴白鸡》等在苏绣艺坛上荣获盛誉。究其原因,首先是陈教授的画具有构图严谨工整、线条柔和美观、色彩明快调和、意境清新的特点。其次是陈教授的画具有笔墨精妙,刻画细致入微,花朵鸟禽曲尽其态,便于刺绣运用针法色彩细致的表现一草一木、一物一禽,发挥刺绣丝理与丝线光泽明亮的特点。在色彩上,他的画雅艳共融,使用重色彩,即使是朱砂青绿,亦显得热烈而又和谐;运用淡彩时,更是雅而不薄,淡而弥永,这与苏绣雅洁的风格是相吻合的。
在刺绣和绘画结合的过程中,刺绣艺人不断提高艺术素养,创新针法,发展绣法,也是提高绣品艺术质量的关键。只有画绣密切结合,才能取得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
转载声明:苏州娇古苏绣艺术品有限公司(http://www.gooogu.com)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苏绣品牌企业之一,主要制作手工苏绣工艺品、刺绣双面绣摆件、刺绣礼品、刺绣画艺术品、大型刺绣屏风及隔断设计与制作,转载请以链接方式出现,特此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