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材的选择,一是指绣稿的选择,二是指生活题材的选择。
先说绣稿的选择。绣稿是刺绣的基础,刺绣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绣稿的优劣。而且,刺绣的风格也随着绘画的风格变化而变化。考察历代绘画对刺绣发展的影响,我们就可以看到绣稿对于刺绣来说是何等重要。上古时代的绘画同文字一样,属于简略的象形,随之而创造的刺绣,当然也是相互的象形图纹。虞舜时期章服二十章差不多的就是象形文字。商、周时期,“画绣二工共其职”。但是,汉代以前的绘画大多是壁画、刻画之类,画在纸上的图画是从汉代开始的。所以汉代以前,绣稿的选择不那么自如,一般刺绣者要摹绣宫室寺庙明堂和一些珍贵器皿与用品上面的图案是有困难的。由此可以认定,汉代以前的刺绣不能与绘画同步发展但汉代以后的情形就大不相同了,绘画在材料、画法、风格及收藏等到方面都有了相当的发展,刺绣也就有条件随之相应变化了。从到明代,人物画由释道宗教画到唐代以后而兴起的一般人物仕女画,在线条的处理方面又有了很多新的格调。画像写照也有突出的发展。这段时期刺绣发展与绘画的发展是同步进行的。唐代以前,人物画占主要地位,释道画又盛行一时,所以,刺绣的题材也以绣佛像为多。宋代以后的山水花鸟画特别发达,因此宋绣也以山水花鸟著称。这时的刺绣与绘画真可谓“异曲同工”能画能写的,绣也能做,因而有了“闺绣画”之称。元代的画不如宋代,刺绣也不如宋代。到了明代,绣艺复兴,露香雷锋顾绣震及海内,都与绘画的发展紧密相关。露香园顾绣还得到了大画家董其昌的指导和推崇。清代的绘画,文人画风派盛行,轻视技巧,崇尚风趣,临摹旧本,流于形式,创作远不如前代,因而刺绣的发展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同时,由于顾绣的闻名,刺绣被当作竞利的商品,刺绣艺术的提高则被人们忽视。苏州虽被誉为“绣市”但是绣品多为袍服、衣袖以及奁具装饰用的镜套囊袋等,挂壁画绣很少见到。因此画绣不如明代。清末沈寿的刺绣驰名于世,与其丈夫书画家余觉的帮助是分不开的。他为沈寿选择了不少适宜于刺绣的画稿。同时又由于她前往日本考察而开阔了解视野,吸收了西洋的画理,在中国画的基础上,以新意运旧法,创作了不少名作。摄影稿的采用,更丰富了她刺绣的题材。因此她能绣出《意大利帝后肖像》、《世界救主耶稣像》、《女优倍克像》等轰动世界的名作,从而使苏绣声名大振。
由此可见,选稿的选用确实至关重要,选用绣稿不能不慎。如果绣稿很粗糙低劣,那么刺绣便先失败了一半,即使是技艺高超的刺绣名手也只能望稿兴叹,感到英雄无用武之了。反之,如果绣稿精美优良,适宜于刺绣,那么刺绣者就会感到得心应手并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一点,已为无数实践所证实。有的刺绣名手常常花费很多时间用心地选择绣稿,基原因也在于此。
应当如何选择绣稿呢?笔者认为,刺绣者应当遵循“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的原则,大胆选用那些题材清新、内容健康、艺术精湛能为我们这个伟大时代服务而又适宜于刺绣艺术发挥的绣稿。古代雕像、陶瓷等方面的图案也可以取期技法。对于那些封建色彩较重的题材,我们可借鉴其技法。对于外国的油画稿和摄影图片,应择其精华之作。总之选择绣稿道路十分宽广。不论古今中外的画稿,图案或摄影作品,只要能为刺绣所充分表现都可以列入采用之列。
但是,刺绣有了好的画稿,还要求绣制者懂得画理。如果绣制者不懂画理,要想取得高度的艺术成就,那将是十分困难的。所以刺绣者至少要懂一些画理。
生活题材即善于捕捉生活中能入刺绣的景物或现象。生活中的事物层出不穷。生活中的现象更是瞬息万变。生活中充满着美。它历来是艺术家所采撷的对象。离开了生活,艺术家的创作便宜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即使神话作品中的景物和人物,也都带着人间生活的气息和模式。因此善于从生活中择其题材,应该成为刺绣者的基本功。
凡是一个好的刺绣者,都是善于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捕捉艺术的形象的,即使是一只小小的昆虫在他面前飞过,他也要仔细观察,看个明白。韩希孟作绣必于“天晴日霁,鸟悦花花,摄取眼前灵活之气,刺入吴绫”。这一点也可以说是韩氏能够取得惊人的艺术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于被择取的景物或形象,一定进行认真仔细地观察和研究。例如一种静物,哪种是光的细的,哪种是毛的粗的;一种动物,老怎样,小的怎样,雄的怎样,雌的怎样,饱的和饿的又有什么不同。一种植物,早上和晚上有什么区别;一种风景,随着四季气候的变化而变化,风云隐显,晨曦都会引起不同变化......所有这些,都需要认真观察,仔细研究才会获得第一手材料和真切的感受,从而绣制出形态逼真,生意盎然的作品。
总而言之,苏绣题材的选择对于刺绣来说极为重要,从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整幅刺绣作品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