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刺绣做为一项古老的技艺历史悠久,分布在中国各地,特别以中国四大名绣最为知名. 作为一种古老的技艺,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永仁的彝族刺绣,源于1350年前的赛装节。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日是永仁县直苴村的赛装节。这个世界最早的乡村“T”台,是彝族妇女展现手艺、比美服饰的盛大日子。 50岁的李欣翠就来自赛装节的发源地——直苴村,2002年,她从山区搬迁至永仁县莲池乡查里么村秧鱼河村民小组。作为搬迁户,李欣翠一家并没有多少土地可以种,原本就贫困的她面对新的家、新的环境,几乎手足无措。 “好在他们搬迁过来的同时,把彝族刺绣的本事也带过来了。”查利么村党总支书李云燕说。 一个下着雨的周五下午,记者在秧鱼河村的永仁晓丽绣品专业合作社里见到了李欣翠,戴着彝族鸡冠帽的她正在门边做刺绣——一幅要做挎包用的山茶花。 “彝绣的特色就是随性。”李云燕介绍说,“走到哪儿绣到哪儿,想怎么绣就怎么绣,没有图纸,全靠彝族绣女的灵感:火红的马缨、争艳的山茶、闹梅的喜鹊……” “印象里,十一、二岁的时候,跟着大人放牛、种地,就会和妈妈学着刺绣。”李欣翠告诉我们,“围腰、挎包、鞋子……自己绣、自己用。等到赛装节的时候,才会有展示。” “对他们来说,现在与过去最大的不同,就是以往的刺绣都是自用,并没有带给他们经济上的收益。”李云燕说。“他们搬迁过来以后,我们想了好多致富的路子,最后定在了彝绣——每个彝族妇女基本上都没有务工技能,但都会这门手艺。” 于是,在永仁县扶贫办、民宗局的资金帮助下,彝绣产品合作社成立了,100平方米的绣房建起来了,绣花机和缝纫机也买起来了,最早的100多名社员还拿到了每人5至10万元的无息贷款…… 如今,彝绣合作社开了3家分公司,“晓丽绣品”就是其中之一,而公司的老板娘,正是李欣翠的小女儿。“现在年利润在20至30万之间。”李欣翠笑盈盈地报出这些数字,而在搬迁之前的直苴村,她们一家一年的收入还在2000元徘徊。 “她还是‘经纪人’呢!”李云燕指着李欣翠说,“经纪人可以到全村向其他绣女收购彝绣产品再统一销售,赚取提成。”据李云燕介绍,彝绣合作社已经发展到了236名社员,绣女1000多人,每年可以生产绣品20多万件。 设备、资金之外,最难的还是找市场。这20多万件彝绣都卖到了哪里去了呢? “彝人古镇,还有其他旅游景点都很需要彝族的传统刺绣。”李云燕说,村党总支组织合作社社员带着作品参加各地的民族手工艺展示展销活动,如今绣品早已卖到了北京、上海,还漂洋过海去了韩国和美国。“像‘晓丽绣品’这样的公司还和一些服装企业签了订单。” 俗语说,“一千个彝族女人就有一千个大自然。”一千个村子大概就有一千条脱贫路。像彝绣一般的古老的技艺,或许正是山区少数民族群众脱贫致富的金钥匙。 手工刺绣项目的发展,有力的解决了当地的就业,也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转载声明:苏州娇古苏绣艺术品有限公司(http://www.gooogu.com)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苏绣品牌企业之一,主要制作手工苏绣工艺品、刺绣双面绣摆件、刺绣礼品、刺绣画艺术品、大型刺绣屏风及隔断设计与制作,转载请以链接方式出现,特此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