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寿毕生从事刺绣技艺研究,首创“仿真绣”,积累了丰富的刺绣经验,并对刺绣艺术有独特的见解。晚年在张謇先生帮助下所著的《雪宦绣谱》(1919年由翰林书局出版),是中国刺绣史上一部刺绣理论与实务操作互见的专门著作。
该书分“绣备”“绣引”“针法”“绣要”“绣品”“绣德”“绣节”“绣通”八节。
“绣备”是指刺绣所用的工具,如绷架、绷架、绷凳、绷布、绷边竹、剪、针等。
“绣引”是计针法以外的一些刺绣工序,如剪线、劈线、剪针
“绣品”“绣德”“绣节”可概括为刺绣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例如,姿势要端正,要注意清洁、节约,要在工间稍事活动等。
涉及刺绣技法与艺术观点的是“针法”“绣要”“绣通”三切。
“针法”是绣谱的重点,沈寿将苏绣针法进行科学的分类并加以系统化,共归纳为齐针、戗针、单套针、双套针、扎针、铺针、刻鳞针、肉入针、打籽针、羼针、接针、绕针、切针、滚针、施针、散整针、虚实针、共18种。
“绣要”主要是讲绣好一幅艺术品的六个要素,即审势、配色、求光、肖神、妙用、缜性,中心在于求光与肖神。她认为这两点是衡量刺绣艺术品成功与否的关键。为达到这个要求,她又在配色、妙用二节中加以说明,并指出,本色应“视所绣物之真状,时时换针以合其色”。“妙用”是说“色有定也,色之光无定,针法有定也,针法之用无定”,要善于根据刺绣对象而变化发展。
“绣通”说的是刺绣与绘画的关系。
《雪宦绣谱》是沈寿毕生刺绣实践的总结,亦是她一生在艺术上探索求新的记录。正如她在序言中谈到的,“我针法非所受也,少而学焉,长而习也,旧法而已。即悟绣之物象,物自有真,当放真。即见欧人铅油之画,本于摄影,影响生于光,光有阴阳,当辨阴阳。潜神凝虑,以新意运旧法,渐有得,既又一游日本,观其美术之绣,归益有得。久之久之,遂觉天壤之间,千形万态,但入吾目,无不可入吾针,既无不可入吾绣”。这也是她首创“仿真绣”的指导思想与理论基础。 |